中国食品学报

“海克斯科技”惹争议,揭食品添加剂内幕还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的获批和使用是受到严格监管的,其初心使命是让食品更好,合理合法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还是心有余悸,“我认为主要原因是非法添加物让食品添加剂背了黑锅,使消费者造成误解。”

9月22日,内蒙古胖墩餐饮&九悦餐饮合伙人柴园对新京报记者说,“从视频内容看,是在事实基础上稍微夸大,比如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有可能会达到与大厨水平相当的菜品,餐饮界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普遍情况。”

一食品行业资深研发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解释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提到的生、鲜肉是指原切肉,比如超市售卖的生、鲜肉“没有必要使用,要保留肉本身最原始的状态”,而“像调理肉、预制肉则是可以添加的”。

编辑 祝凤岚

与此同时,新京报记者在一个名为@烤面筋的阿飞账号内看到不少辛吉飞的视频。不过,目前抖音平台上出现有多个名为@烤面筋的阿飞用户账号,出镜者也主要是辛吉飞,但尚不能确认是否为辛吉飞本人新设账号。

同时,市场监管总局把食品添加剂抽检作为国家食品安全抽检计划重要抽检事项,打击超限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立即严惩重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

对于乙基麦芽酚去除肉变质味道的说法,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曹雁平9月23日对新京报记者明确表示,乙基麦芽酚主要作用是增香,也能去除异味掩蔽杂味,但它是指对于食品未变质时本身的味道。比如梨被做成果汁时,会产生一种不太令人舒服的味道,可通过食品添加剂达到改善口感的作用。如果肉本身变质了,用乙基麦芽酚是掩盖不了异味的。

钟凯也提到,违规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混淆是公众对食品添加剂产生误解的一个原因。另外,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知仍然欠缺,加之部分媒体和企业在营销中常常把纯天然、零添加、无添加等挂在嘴边,无形中加剧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偏见。

“合成山楂果茶”“合成勾兑酱油”“人工合成牛排”“合成牛肉干”......日前在短视频平台,博主辛吉飞发布了一些用食品添加剂勾兑制作食品的视频。其中多次提到“海克斯科技”“科技与狠活”,意指以食品添加剂合成的食品。另一视频博主刘怂也因“一勺三花淡奶”揭露“速成浓汤”秘诀受到关注。二者共同将食品添加剂引向热议。有网友认为这是制造焦虑、博眼球和赚流量,也有网友称“学到不为人知的内幕”。

市场监管总局在2019年9月发布的“关于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指导意见”中提到,“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加工食品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应当对复配食品添加剂中所包含的各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的实际名称、含量进行确认计算,确保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对于各方观点,新京报记者多次尝试联系辛吉飞与刘怂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有回应。

“海克斯科技”梗持续发酵,让海天味业也卷入其中。部分短视频账号指出海天味业的酱油产品是“海克斯科技”食品,还有网友指出海天国内售卖的酱油含食品添加剂,而在国外的海天酱油是零添加,是“双标”。

一位食品行业资深研发人员也认为,上述一些视频内容存在夸大和扭曲实际的情况,“有些情况是存在的,但他们用了一种非常负面的方式去描述,并夹杂着对现代食品工业的诋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还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用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以及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等。

此外,新京报记者注意到,9月27日在@烤面筋的阿飞的一个视频中,辛吉飞回应了此前在食品制作视频中放了食品添加剂后多次提到“倒沫子”“掉头发”等,“有点过,我承认,对不起”,同时他也回应了被指贩卖焦虑,“有的人可能太脆弱,我觉得有理智的人会选择更健康的”。